各地中考

按省/直辖市查询:北京 | 上海 | 天津 | 重庆 | 河北 | 山西 | 内蒙古 | 辽宁 | 吉林 | 黑龙江 | 江苏 | 浙江 | 安徽 | 福建 | 江西 | 山东 | 河南 | 湖北 | 湖南 | 广东 | 广西 | 海南 | 四川 | 贵州 | 云南 | 西藏 | 陕西 | 甘肃 | 青海 | 宁夏 | 新疆 | 台湾 | 香港 | 澳门

您现在的位置:e度中考网 > 中考资讯 > 语文

初中语文词汇理解要点:词汇解释的办法

来源:www.fugcbb.com 2025-06-02

中考语文

(1)概念法: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对术语类词汇注解或说明。如自然力就是可以用来代替人力的自然界的动力,如风力水力;归省就是回家看望爸爸妈妈。?

(2)比喻形容法:有的词不好下概念,就用形容和比喻加以说明。如褴褛形容衣衫破烂;惊涛骇浪比喻险恶的处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。?

(3)合成法:先逐词讲解,后综合概括。如,谨严:小心严密。肆虐:任意地干残暴的事。肆,任意地干;虐,残暴。?

(4)对换法:用熟知的、已懂的词汇来讲解不懂的词,或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来讲解。如,崎岖:不平坦。阑干:栏杆。?

(5)探源法:指出词的来源,说明它的原义,进而辨明它的引申义或比喻义,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。如,一鼓作气:(引义、原义略)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把事情干完。?

(6)意符法:就是借助形声字的意符来释词。如门可罗雀的罗字义符为四即网,其义为门前可以张网捉雀,形容门庭冷落。?

无论哪一种释词办法,都有它的局限性,最好是培养勤查字典、词典的习惯,如此既能够准确解释,又能正音辨形。

热点专题

  • 2022年湖南邵阳中考语文考试真题(图片版)
  • 2022年湖北咸宁中考语文考试真题(已公布)
  • 2022年河北张家口中考语文考试真题(已公布)

[中考语文]2016年中考备考作文复

[中考语文]2016年中考历年备考满